灭扫利农药的作用,对害虫击倒快
一、灭扫利农药的作用1、灭扫利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无内吸性,对害虫击倒快,主要以喷雾的方法洒在作物上。2、灭扫利可用于棉花、果树、茶树、蔬菜等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
09-17
1、防治柑橘树红蜘蛛和介壳虫:防治红蜘蛛可用240克/升螺虫乙酯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介壳虫可用240克/升螺虫乙酯4000-5000倍液喷雾。
2、防治番茄烟粉虱:在烟粉虱若虫发生始盛期,每亩用22.4%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喷雾,或用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0毫升/亩喷雾,持效期可达21天。
3、防治茄子、甜(辣)椒茶黄螨:用240克/升悬浮剂4000倍液喷雾,每季不超过2次,对若螨、卵触杀效果佳,可使雌成螨绝育,但对雌成螨杀死速度慢。
4、防治瓜蚜:在瓜蚜点片发生时,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持效可达30天;或每亩用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0毫升喷雾,持效21天。
5、防治桃蚜:在花后和6月初各用1次,将螺虫乙酯稀释2000倍均匀喷雾。
6、防治温室白粉虱:用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40毫升/亩喷雾,持效可达21天。
1、螺虫乙酯和阿维菌素复配最佳,可以将杀灭蚧壳虫的效果提高至98%。
2、复配药剂使用最好现配现用,否则会影响药效。
3、单一使用防治柑橘树介壳虫可使用240g/l螺虫乙酯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柑橘树红蜘蛛可使用240g/l螺虫乙酯4000-5000倍液喷雾。
相关文章
一、灭扫利农药的作用1、灭扫利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无内吸性,对害虫击倒快,主要以喷雾的方法洒在作物上。2、灭扫利可用于棉花、果树、茶树、蔬菜等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
09-17
一、苄嘧磺隆的防治对象1、适用于稻田防除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2、在作物芽后,杂草芽前及芽后施药,对鸭舌草、眼子菜、节节菜等及莎科杂草(牛毛草、异型莎草、水莎草等)效果良好。二、苄嘧磺隆的使用方法1、水稻秧田和直...
09-17
一、草铵膦对土壤有危害吗1、草铵膦在接触到土壤后,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迅速分解,因此对于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据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草铵膦药液(0L/公顷,2L/公顷,4L/公顷,6L/公顷,8L/公顷)对...
10-14
一、假冒化肥的辨认方法1、硫酸铵或硝酸铵冒充尿素将肥料放在手心里,加少许草木灰用力搓捻,如果能闻到氨味,就证明是硫酸铵或硝酸铵;否则,就是尿素。2、硫酸钾冒充硝酸铵或尿素(1)将肥料放在烧红的木炭或铁板上,如果肥料熔化,...
09-18
一、2甲氯氟吡除草剂的使用说明1、如果用2甲氯氟吡除草剂防治水稻田中的杂草,一般可以在水稻秧苗5叶后至拔节前6-8天,亩用36%2甲氯氟吡60-80g对水30-50kg均匀喷雾进行防除。2、如果用2甲氯氟吡除草剂防治小麦...
10-09
一、氯溴异氰尿酸的特性1、适合防治复合型病害(1)农田中病害发生复杂,通常是某种具有较强侵染力的病菌实现侵染,在植物体表造成创口后,其它弱性寄生菌再趁机通过伤口侵染,故大田中病害多是混合发作。(2)氯溴异氰尿酸含有可以灭...
08-18
一、打完除草剂多久见效1、除草剂种类触杀型除草剂相较于内吸型除草剂,生效时间要更快。(1)百草枯:生效速度极快,叶片着药后2-3小时左右,开始发黄,3-4天左右,杂草全株枯死。(2)烟嘧磺隆:用药后5-7天左右,杂草叶片...
10-12
一、对甘蔗使用除草剂的误区1、只要是除草剂就可以使用(1)常见误区当看到田里生长大量的杂草的时候,有不少的农民朋友都会选择去市场上购买价格低廉的草甘膦或者是其他的常见的除草剂来进行喷施除草,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盲目的购买除...
10-03
一、草甘膦除草剂喷施多久见效1、草甘膦喷施后一般在7-10天内即可见效。草甘膦是一种慢性内吸性除草剂,对多年生杂草有明显防除效果,可以用于果园、茶园、桑园等作物的杂草防除中。该药剂对多年生根杂草很有效,使用时要用清水先稀...
08-19
一、农药化肥的保质期1、农药保质期(1)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保质期在2年左右,部分农药的保质期可达3年。(2)当农药达到保质期年限之后,如果药剂没有出现分层、沉淀、结晶、结块、包装袋鼓胀等现象,说明药剂没有大量发生质变,...
09-15
热点文章
除草剂3打3不打指的是什么,打大不打小、打密不打稀
深秋钓鱼适宜时间,中午温度较高时适合作钓
黄粉虫养殖项目是不是骗局,具有风险但选择正确的合作对象就可以盈利
龙垦204水稻种子特征介绍,该品种主茎12片叶
高粱属于粗粮吗,是五谷杂粮且属于粗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的特产,得莫利炖鱼有一百多年历史
养鱼的注意事项,养鱼前要先养水
君子兰老空根的原因,可能是土壤不适或浇水不当等